想 100% 精准定位合适的职位信息吗?请点击>>

job1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市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一度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
  
    解放初期,广州市划分为28个区,其中城区20个(逢源、黄沙、西禅、长寿、沙面、陈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东堤、汉民、前鉴、大东、东山、洪德、蒙圣、海幢),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颉⑷?元里),水上区1个(珠江区)。1950年调整行政区划设置,把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其中城区8个(长寿、河南、惠福、永汉、太平、越秀、大东、荔湾)、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颉⑷?元里)。1951年10月,把7个郊区调整为4个(白云、芳村、西村、新?颍?。1952年9月,把原来8个城区合并为5个(东区、中区、西区、北区、河南区),仍保留珠江区。1953年5月,西村区撤销并入白云区。同年6月,黄埔区成立。1956年6月,黄埔、白云、新??3个区合并为广州市郊区。1958年12月,撤销珠江区,同年撤销广州市郊区。原属郊区的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等4个公社与花县合并设立广北县,划归广州市。原广州市郊区的三元里、鹤洞、江村、石井、沙河、新?颉⒒破摇⒙芨?8个公社设立广州市近郊区。1959年3月,撤销广北县,把花县划回佛山地区。恢复广州市郊区,原从广州市郊区划出的4个公社划回广州市郊区。同时,撤销广州市近郊区。1960年4月,从佛山地区划出花县、从化县归属广州市。同年8月撤销中区、郊区,设立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4个城区,黄埔区、芳村区、江村区3个郊区。1961年,原属韶关地区的佛冈县划归广州市(1963年又划归韶关地区管辖)。1962年5月,把3个郊区合并为1个郊区。1973年重新从郊区划出部分区域再设黄埔区。1975年,把原属佛山地区的番禺县、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韶关地区的新丰县划归广州市。1983年,把韶关地区的清远县、佛冈县划归广州市。1985年1月,从广州市郊区划出部分区域设置天河区、芳村区。1987年1月,把广州市郊区改称为白云区。1988年,广州市行政区划作出较大调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把龙门县划归惠州市管辖,新丰县划归韶关市管辖,清远县和佛冈县划归清远市管辖。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199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花县,设立花都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县级),设立番禺区和花都区。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东山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撤销芳村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设立南沙区和萝岗区。调整后的行政区划,广州市辖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10个区和从化市、增城市2个县级市。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东莞市,西邻佛山市、中山市,北通清远市、韶关市,南濒南海。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二)土地资源特征

  广州市耕地面积为8.5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3万公顷。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东北部,一般坡度在20度~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400米~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区和南沙区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一带。

    (三)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因背山面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威胁也较大,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光热资源比常年偏少。2008年,广州各地的年日照时数在960小时~1550小时之间,与常年相比偏少,其中番禺区偏少近五成。年平均气温在20.6℃~22.5℃之间,总体与常年持平(从化市年平均气温为20.6℃,破当地历史最低纪录),但气温在年内的异常较明显,1月、2月气温显著偏低,3月、9月、10月则显著偏高。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7.4℃~38.8℃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 -0.2℃~4.6℃之间。

  雨量丰沛,降水偏多,但时空分配不均。2008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2388毫米,比常年偏多32%。各区(县级市)年降水量2200~2706毫米,呈东多西少分布格局,其中增城市2708毫米,破当地最高历史纪录。各月降水分布显示,1月、5月、6月及9~11月,各区(县级市)大部分偏多,其中1月各区(县级市)偏多超过八成,广州市中心城区、增城市、番禺区偏多超过1倍。6月,各区(县级市)月降水量均偏多1倍以上,广州中心城区、增城市、番禺区更是偏多2.0~2.3倍,均创同期最高历史纪录。12月,各地降水量显著偏少,番禺区偏少近八成。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一般在每年4月。

  气象灾害严重。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广州出现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全市连续22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为195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低温阴雨纪录。其间,降水异常偏多,各区(县级市)降水量达122~13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3倍,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气象纪录前5位。同时,日照严重偏少,全市平均日照时数仅38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少近五成。其间,正值春运高峰,又逢粤北及周边省份出现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导致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南北交通动脉受阻,给交通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持续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也导致电力、农业、渔业损失惨重。其次,台风多,影响大。4~9月,连续受到“浣熊”、“风神”、“鹦鹉”、“黑格比”、“凤凰”等强台风的袭击和影响,损失严重。再次,雨水多,强度大。全市各区(县级市)年降水量均居历史记录前7位,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此外,7月下旬中后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是年,全市灰霾日数减少,年平均灰霾日数为92.4天,是近5年来最少的一年。雷电灾害持续减少,全年全市雷电日数为201天,落雷密度26.5次/平方公里,均比前两年有明显增加。但由于防雷减灾等安全工作到位,全市发生雷灾的次数却不增反降。全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共发生雷灾93宗,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有7起(5人死亡,4人受伤),各项指标均低于前两年。

    (四)水源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条,老八区主要河涌有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过境客水资源量1860.24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河网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三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五)生物资源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动物栖息繁衍和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其中荔枝就有55个品种),是荔枝、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共有14类3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盆栽植物(观叶植物、肉质植物、盆花、盆景)、绿化苗木、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种苗等6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2000多个。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其中,增城丝苗米是广州市第一个获得地理标志的保护品种。

    (六)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8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石、矿泉水和热矿水等。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2008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新目标,构建以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包括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为核心,以发展策略研究、城市设计等非法定规划为有效补充的规划编制体系,增强规划编制对规划管理的指导性。

    是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受理建设单位申报业务案件11167宗,比上年增加269宗,增长2.4%,办结11867宗;10个区规划分局受理建设单位申报业务案件11679宗,减少2670宗,下降18.6%,办结12982宗。全年市规划局核发“一书三证”4626份,比上年增加84份,增长1.8%;分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验收合格证》3818份。办理行政诉讼案件22宗和行政复议案件21宗。全年办结信访件292件,解决了荔港南湾、珠岛花园、海怡花园等重大信访案和历史遗留问题。

    2008年,广州地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388个(不含村卫生站),其中医院218个、卫生院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0个、妇幼保健院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个、卫生监督所15个;医疗床位5.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8.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万人、注册护士3.1万人。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门诊服务9189.96万人次,提供住院服务143.61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5.21%和12.13%。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疫苗由6种扩大到11种,继续保持高接种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4%。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3.08/10万和4.06‰,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广州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8.19岁。

    是年,广州市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镇卫生院改造基本完成,村卫生站新建接近尾声。有效处置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抗击低温冰冻灾害中,市卫生局为数十万名滞留在火车站等候回家过年的旅客提供医疗卫生保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州市卫生系统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奔赴重灾区救护伤员;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社区卫生和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监管和医德医风建设继续加强。中医药强市建设稳步推进。卫生监督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卫生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卫生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资料来源于广州市政府网站)


 
 

加入我们 | 网上支付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区 | 客服中心 | 业务简介 | 网站地图 | English

1998~ job168网 版权所有 推荐使用Firefox 3.5以上版本的浏览器(点击下载) 1024*768以上分辨率 咨询热线:020-85597575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43 荣获ISO9001:2008权威认证人才网站
    
×